行业动态
5G技术设备抱团亮相 高端产品破解行业难题 发布时间:2019-09-27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黄凡 隋胜伟 范秋菊 


微信图片_20190927085837.jpg

鑫光智能与广东省中乌研究院共同开发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系统”在“珠洽会”亮相。    



  9月20日上午,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珠洽会”)在佛山开幕。位于3号馆的中山展区,以“科技蓝”的配色烘托出展馆浓厚的科技氛围。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团队研制的新一代高空间分辨力光学共焦显微镜、中科富海(中山)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系统、鑫光智能与广东省中乌研究院共同开发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系统”等设备纷纷亮相。这批技术在国内外领先的设备,成为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先进技术装备的代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成彬表示,通过“珠洽会”这一平台,中山一批新建和扩建项目相继投产见效,涌现出了一批“专、特、精、高”装备制造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本报记者 黄凡 隋胜伟

  通讯员 范秋菊

  图/本报记者 文波


  ■5G技术设备“抱团”亮相

  本届“珠洽会”,中山展区分为“机器人”“5G通讯及光电”“新能源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智能装备”五大板块,展示了我市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建设成果。在“专、特、精、高” 的产业定位引领下,一批新建和扩建项目相继投产见效。

  5G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的热门。中山展区首设“5G通讯及光电”板块,通宇通讯26G微波扇形天线、5G基站天线、5G+无人扫地车、联合光电4K激光投影仪器及光学镜头、深亮VCSEL激光二极管等一批5G产品精彩亮相。

  据通宇通讯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展示的各类5G天线,已能满足国内三大运营商和国际高频通讯技术使用需求,其5G天线技术目前已领先全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技术应用的范例,该公司还展示了“5G+智慧园区”。据该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技术在中山本地的产品上得到了应用。产自中山的“蜗小白”无人驾驶环卫车,目前在4G通讯环境下,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搭载了5G技术设备之后,网络将更加稳定快捷,无人驾驶环卫车将具备向更广范围推广的能力。


  ■低温制冷装备打破国外垄断

  在“新能源装备”区,一台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吸引了嘉宾的注意力。中科富海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成果为核心,正在中山打造覆盖液氢、液氦到超流氦温区的大型低温系统装备制造基地,实现生产氢、氖、氦等特殊气体液化与运输的装备,提供氦气资源综合开采利用所需的装置与设备。项目负责人介绍,中科富海最终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低温装备制造企业和低温气体公司,打破国际巨头在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技术与产品的垄断。

  大洋电机将一辆氢燃料物流车“开”到展馆。并对整个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各部件进行了展示。“目前已经有600辆装上我们系统的物流车在路上跑。”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在中山的产业落地,如今大洋电机已实现了1200台套的产量和交货。

  中山瑞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星光小屋”、广东赛斐迩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3D卫星车智能仓储存系统”等一批实现自主核心技术成果转化的装备也在现场亮相。


  ■共焦显微镜破解芯片检测难题

  一台高约1米、宽约0.4米的显微镜,外表普通,却拥有着强大的检测能力。这台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团队研制的共焦显微仪器,曾一度解决了行业难题。

  “2015年前后,它突破了国内探测器芯片生产工艺上线宽测量的难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王伟波介绍,这台设备是新一代高空间分辨力光学共焦显微镜,综合国内外优势技术方案,采用532nm波长激光产生的虚拟探针,对各类样品表面微结构进行高分辨力的三维测量,能够精确测量“高、深、宽”芯片,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凭借纳米级的测量能力,该设备在微光机电元件(MEMS)结构测量、集成电路线宽测量、集成电路和OLED等线宽测量等工业检测方面有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共焦显微设备在癌细胞分析、早期癌症筛查、病变位置查找、病症诊断等生物医疗方面的应用同样广泛。

  王伟波说,目前基于该项技术的大尺寸平台在线检测设备项目和生物共焦显微镜项目已在中山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中山双创基地立项,正在进行产业化。


  ■“绿色焊接”引领行业新风向

  在鑫光智能展位,一台搅拌摩擦焊正在展馆里上演“焊接”绝活。只见搅拌头从两块铝合金板材轻轻滑过,不一会儿,两块板材就焊接到一块。整个过程无火花四溅,无轻烟腾起,无飞溅。据项目方介绍,该技术通过将搅拌工具高速旋转扎入被焊接材料中,铝合金等被焊材料自身产生了热塑化反应,实现焊接效果。

  这种“重型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是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绿色焊接”技术,当天展出的设备,是该项技术的成果转化项目。

  现场有专家表示,这种“绿色焊接”技术,很可能为传统焊接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据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中方院长董春林介绍说,该绿色焊接技术属于领先技术,已经在国内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力电子、3C等行业领域应用。

  董春林介绍说,该研究院主要从事先进焊接材料、先进焊接技术、高端焊接装备的研发、技术应用推广与产业化,将与中山企业鑫光智能开展合作,实现绿色焊接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中山具备良好的产业氛围和装备智能化系统集成优势,研究院还将考虑将电子束焊接项目也设在中山。

  鑫光智能总经理付明涛表示,这是焊接领域的顶尖技术,属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后,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该项目落地后,3年内将可以带动近10亿元的产值。”